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胡俊)當前,市面上出現很多證券、期貨、理財、貴金屬、保險等產品,很多投資者想實現財富增長,但又缺乏金融領域專業知識,害怕受騙,投資者應該注意什么?如何避免上當受騙?5月12日,在寧夏公安廳經偵總隊召開的發布會上,經偵總隊副總隊長康軍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和提示。
康軍表示,目前,各投資理財平臺、項目花樣繁多,有部分別有用心之人打著“低風險、低投入、高回報”的幌子欺騙廣大投資人投資,作為公安機關經偵部門,提醒廣大投資人,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被所謂的“低風險、低投入、高回報”的謊言欺騙。
建議:
1、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時,要到國家監管的正規渠道和平臺購買,不建議通過非正規網絡平臺及各類APP購買理財產品。需特別強調的是,根據國家資管新規要求,任何投資理財產品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無風險,預期收益不代表實際收益。
2、在購買正規投資理財產品時要查看說明書和募集公告,知悉資金投資范圍和去向、以及產品的風險等級,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挑選產品。
3、缺乏金融領域專業知識的群體謹慎參與高杠桿、高風險的期貨、大宗商品交易等,并根據自身的資信狀況,控制風險。
另據介紹,目前寧夏聚集性傳銷得到有效遏制,但網絡傳銷更具隱蔽性、誘惑性,社會公眾如何識別、防范網絡傳銷違法犯罪?
康軍建議群眾首先要摒棄“一夜暴富”的想法,對許以高額回報的投資項目,要擦亮眼睛,捂緊自己的錢袋子,避免陷入傳銷違法犯罪的圈套。其次,網絡傳銷雖然是通過網絡渠道來實施違法犯罪,但其實施犯罪的手段不會改變,從繳納入門費到拉人頭后層層返利,也就是常說的金字塔結構。第三,當前網絡傳銷比較常見的噱頭有消費返利、虛擬貨幣、網站拍賣、投資理財、刷單賺錢、資金互助等方式,欺騙社會公眾投資,從事傳銷違法犯罪活動。一旦發現此類情況,要相互提醒、及時舉報,依法維護好自己的切身利益,讓傳銷活動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