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碰個頭把方案完善一下,爭取盡快審批早點開工,這樣村民就多了一個好去處?!苯?,自治區司法廳駐中寧縣太陽梁鄉興源村第一書記師宏全著力推進該村法治文化長廊建設,“駐村除了腳踏實地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外,還要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識”。
助力鄉村振興,法治保障是“重頭戲”。近年來,寧夏政法機關推動法治進鄉村,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保障服務鄉村建設
“正值過年,送年貨是必不可少的,我該給村民們送點什么年貨呢?思來想去,還是送‘平安’最劃算?!苯衲?月31日,同心縣公安局犁鏵嘴警務室民警鎖明在日記中寫道。
村里養殖戶較多,飼養牛羊是鄉親們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如何實現全天候、不間斷看管牛羊,是村民們的一大心病。
鎖明與相關部門及移動公司聯系,幫助村里100多名養殖戶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大山深處的村民們過去用狗看門,現在用“電子犬”看管,串門、走親戚再無后顧之憂。
鎖明用腳板丈量鄉土,被群眾稱為大山深處的一把“平安鎖”。全區政法系統還有許多像鎖明這樣的人,為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貢獻著力量。
去年9月,靈武市檢察院檢察官發現,靈武市梧桐樹鄉史家壕村部分養殖戶將養殖產生的糞污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排入褲襠溝,致使溝道、水質土壤變色發黑且散發出刺鼻臭味,影響東干溝水質及周邊生態環境。檢察官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職能部門履職協調處置,恢復生態環境。職能部門收到檢察建議書后開展督查,現場下達畜禽養殖環境污染整改通知書,封堵排放暗口,要求養殖戶建設配套堆糞場、污水收集設施。近日,檢察官進行公益訴訟“回頭看”時發現,昔日充斥著刺鼻氣味、水質土壤變色發黑的褲襠溝已有明顯改善。
全區公安機關堅持預警在先、聯動處置,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深入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及時了解社情民意,推動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源頭治理措施、多元化解機制。找準為民服務切入點、著力點、結合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針對群眾“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的難題,從去年2月11日起,全面推行“365天×24小時”政務服務辦理制度,非工作日為群眾辦事20余萬件。
自治區司法廳加強鄉(鎮)、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與司法所一體規劃、一體建設、資源共享,推行3+X“柜臺式”服務。在每個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配備公共法律服務智能可視電話,實現與本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律師視頻咨詢。通過制作便民卡等方式,將“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12348”寧夏法網普及到田間地頭。推進公證法律服務向鄉村延伸,為村民辦理遺囑、繼承等農村傳統家事公證。開展“公證進鄉村”活動,對貧困戶等村民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優先服務。
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司法所聯合轄區派出所開展法律宣傳活動,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識。(資料圖片)
化解矛盾糾紛不松勁
“從我處理婚姻家庭糾紛的經驗分析,雙方家庭沒有樹立‘結婚前是兩家的事,結婚后是兩個人的事,兩家父母不要過多參與’的意識?!?/p>
“小兩口的事要學會自己處理,就跟牙齒和舌頭的關系,哪有不碰的?”
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不了,會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不穩定因素。今年1月19日,銀川市金鳳區法院牽頭召開“推進移風易俗——良田鎮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治理座談會”,來自良田鎮9個村居的干部和派出所、司法所、鎮黨委、政府負責人與金鳳區法院良田法庭法官一起“會診”鄉村婚姻家庭糾紛處理中遇到的難題。
全區法院系統堅守司法服務“三農”定位,2021年審結農村土地流轉、宅基地糾紛等案件9455件,農民工討薪維權案件8239件。深度參與基層治理,創建“塞上楓橋人民法庭”,運用“田間法庭”“村頭調解”等方式高效解紛,67家人民法庭審結案件4萬多件。
自治區司法廳開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全覆蓋。支持引導每名村(居)法律顧問辦理一件涉農法律援助案件、開辦一場“鄉村振興法治課堂”、服務一次鄉村換屆選舉、參與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舉辦一場涉農法律咨詢。健全市、縣(區)、鄉(鎮)、村(居)四級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鄉鎮和村調委會至少配備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落實村調委會每周一次、鄉鎮調委會每半月一次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制度,分析研判鄉村振興戰略中出現的矛盾糾紛。去年鄉村調解組織排查糾紛3萬余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萬余件。
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2020年,寧夏法院牽頭制發《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證據收集、固定、審查指引》等16份指導性文件,確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以“案件清結”“黑財清底”為目標,扎實推進“六清”行動,一審審結涉黑涉惡案件143件,判處罪犯1653人,結案率為100%,判處罰金等財產刑、追繳違法所得5.7億元,判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65人。壟斷公共交通的馬榮富、盜采煤炭資源的肖永生、控制地下賭場的段飛等危害一方的黑惡分子被繩之以法。逐案成立“執行專班”,全面查控涉案財產,執結涉黑涉惡刑事案件524件,執行到位3.9億元。2021年,全區法院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審結涉黑涉惡案件7件78人,石嘴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到位涉黑涉惡財產9.9億元。
2019年3月,海原縣法院依法對以馬正山為首的惡勢力團伙案進行公開宣判。2010年至2018年,馬正山等人通過滋擾選舉活動、干擾各代理村支書工作,采取捏造事實舉報、威脅村支書、村干部等方式,操縱破壞海原縣曹洼鄉白崖村“兩委”換屆選舉,控制村級政權。不僅如此,馬正山等人還非法獲取惠農補貼,私刻政府印章騙取國家民政救助資金。該惡勢力團伙的行為擾亂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近年來,全區公安機關堅持高壓震懾、精準打擊,堅決筑牢社會治安防線。實施《反有組織犯罪法》,落實掃黑除惡常態化。強化命案防范和偵辦工作,努力提高八類刑事案件破案率。持續推進打擊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活動。在全區開展“無詐社區”“無詐單位”“無詐學?!眲摻ɑ顒?,落實防范責任。持續開展超常規、無死角宣傳活動,使防詐騙知識盡人皆知。嚴厲打擊整治黃賭毒、盜搶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形成打擊跨境賭博犯罪的壓倒性態勢。
全區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為服務保障鄉村振興貢獻檢察力量。2021年,全區檢察機關深入推進“司法救助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向298名農村地區生活困難案件當事人或其近親屬發放救助金446.5萬元,切實防止因案致貧返貧。固原市人民檢察院結合實際開展多元救助幫扶,推動一起超過20年的行政爭議實現案結事了。
自治區司法廳將涉及農民工和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切身利益的勞動爭議等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范圍,對農村高齡、失能、失獨、留守兒童等免予經濟困難狀況審查,對行動不便的農村受援人提供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加大對鄉村群眾的普法力度,組織開展“民法典宣傳月·鄉村行”活動。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組織完成24個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復核工作。在每個村重點培育一批以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婦聯執委為重點的“法律明白人”。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區90%以上村(社區)至少有1個法治文化陣地。
記者手記
法治,既是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也是“三農”工作行穩致遠的堅強后盾。創新訴源治理工作,提供司法服務助力鄉村振興;落實司法救助措施,為鄉村振興貢獻檢察力量;發揮司法行政職能聚焦群眾需求,積極服務保障法治鄉村建設;完善體系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助推鄉村振興和平安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我區政法機關聚焦民生福祉,從鄉村治理等方面抓落實、重民意,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受益者,讓鄉村振興這顆希望的種子在廣袤的農村開出絢麗之花。(記者 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