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新時代必將是大有可為的時代?!?/span>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在平凡的耕耘中鑄就偉大的時代。
即日起,寧夏日報推出“我們的新時代”專欄,走進一個個奮斗者、追夢者,聽他們講述不負偉大時代、勇于筑夢追夢的精彩故事。
我的家鄉在寧夏中部干旱帶,兒時家鄉缺水的記憶成為我終生揮之不去的夢魘。那時水很“金貴”,當地流傳著一句話:“寧給一碗油不給一碗水”。面對這樣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我的父母曾無奈地說,這缺水的苦日子何時是個頭。
為了解決中部干旱帶群眾缺水問題,1975年5月,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寧夏固海揚水工程建設拉開序幕。該工程徹底改變了中部干旱帶群眾吃糧靠返銷、吃水靠拉運、生產靠貸款、花錢靠救濟的“四靠”歷史舊面貌。作為寧夏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公益性生態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固海揚水工程建設發展40多年來,不僅解決了中部干旱帶吳忠市同心縣、紅寺堡區,中衛市海原縣、中寧縣、沙坡頭區以及固原市原州區3市6縣區16個鄉鎮70余萬人口安全飲水問題,還帶動了固海揚水灌區的糧食豐產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2021年為例,西海固地區遇到了50年一遇的大旱,固海揚水灌區以外的其他西海固地區糧食幾乎絕產,可是固海揚水灌區農業生產仍然獲得豐收。
石生選工作照片
中部干旱帶發生的變化和固海揚水工程息息相關。幸運的是,我也是變化的見證者和參與者。1984年,我成為固海揚水管理處的一員,從此,我與廣大水利工作者一道踏上繁榮灌區的征程,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我把畢生青春年華都貢獻給固海揚水事業。
我在固海揚水管理處下轄的檢修隊工作,這個基層單位肩負著幾十座泵站的機電設備和全系統代管變電所的維修維護艱巨任務,以及平時設備突發事故、障礙等的處置工作,全系統設備效益發揮好與差的關鍵,取決于平時設備是否維修維護得好。在這個崗位上,我深知責任重大,與隊友們一起同心同德為全系統機電設備正常、安全、高效運行日夜操勞,用青春為固海揚水增輝。由于我們這個單位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干部職工經常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由于檢修隊表現突出,多次被上級部門評為“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而我本人也在2001年被評為寧夏水利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
20世紀90年代,石生選(二排右四)做社教員時照片。
固海揚水工程浸潤著中部干旱帶群眾的生產生活,也浸潤了我的人生。如今我已退休,離開了我熱愛的崗位,但我始終為我是一名固海揚水工程建設者感到驕傲和自豪。(講述人:自治區水利廳固海揚水管理處退休干部 石生選 寧夏日報記者 張濤 智慧 采訪整理)